close

IMG_2261.jpg

1881(英文名為1881 Heritage,前身是前香港水警總部)

 歷史

早於1842年,該處已設立「九龍西1號炮台」( Kowloon West I Battery),但於1854年前已廢置。水警總部前身是一艘名為「約翰.亞當號」的鴉片船,豈料該船於1884226突然起火,火勢一發不可收拾,幸並無傷亡。於是香港政府逐在炮台遺址興建水警總部大樓,大樓於1884919落成。大樓樓高原為兩層,1920年代加建至3層,香港日治時期,大樓曾被日軍用作指揮所。建築物具維多利亞時代的建築特色,旁邊設有與前尖沙咀警署共用的馬房。大樓南面亦建有一座樓方兩層的報時塔,為1907年訊號山的報時塔啟用前的報時的地方,報時裝置遷離後改為水警展覽館。 

1967年,該處的土地用途被規劃成商住用途,並有計劃將該處發展為公共運輸車站。19767月,政府曾一度有意將土地用途改成政府及社區設施用途,並將車站移到天星小輪碼頭,但遭當時的運輸署反對。規劃仍維持作交通及商住綜合發展模式。197965,亦即是世界環境日,長春社與香港文物學會(Hong Kong Heritage Society)發表聯合聲明,提出六點環境、休閒及文化理由,要求保育該處,並將它規劃成公園。城市規劃委員會於68拒絕,指保育建議將會阻礙商業發展及干預香港的整體經濟。同年7月,長春社公布研究,指該處有21種樹木品種,而同年8月,香港大學William Kyle博士發表微氣候研究結果,指該處的樹木是尖沙咀的城市綠州,可抒緩尖沙咀南的熱島效應。長春社又指出,前水警總部曾為日軍駐港總部,日軍並在地底掘了兩條隧道,以備戰時所需,建築物有歷史價值需保留。多個民間團體聯手向政府呈交了一份50頁長的報告,要求保育該處。及後,該處的發展擱置了近20年。 

水警總部的建築一直使用至1996年,總部遷往香港島西灣河的新建築為止。到了2003年,長江實業以逾3.52億元投得水警總部發展權,為期50年。在保留原有建築物的前提下,投資額超過10億元,改建成為古蹟酒店。 

建築特色

水警總部大樓由5組建築物組成。包括主體大樓、馬廐、報時塔、九龍消防局及消防宿舍所組成。建築物在2009年改建完成後,佔地約13萬方呎,設有不多於30間酒店房間,房間面積由8001,000平方呎,房內擁有百多年歷史的火爐、原水警總部內的羈押牢房仍然保留。 

總部大樓外的空地則改建為小型商場,佔地8萬平方呎樓面,舖位由200餘至8,000餘平方呎,提供約20多個舖位。多個國際級名牌,包括卡地亞、Tiffany & Co、萬寶龍、PiagetVan Cleef & ArpelsIWCDe Beers 、勞力士、英皇鐘表珠寶、溥儀眼鏡及上海灘等已進駐商場。租戶組合中鐘錶珠寶佔34%、服裝精品佔16%、酒店、餐飲及相關設施佔50%20095月時還開設一間臨時的屈臣氏酒窖分店。

資料取自於 http://zh.wikipedia.org/zh-tw/1881 

拍攝時間:2011.05.22

拍攝地點:香港九龍尖沙咀廣東道

相機型號:Canon EOS 40D

IMG_2263.jpgIMG_2262.jpgIMG_2299.jpgIMG_2298.jpgIMG_2297.jpgIMG_2296.jpg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peterhwu2062 的頭像
    peterhwu2062

    用記錄享受樂趣與回憶!

    peterhwu206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