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燈籠
石燈籠在日本有著非常悠久的歷史。在佛前獻燈火是佛教的重要禮儀之一,自奈良時代 (西元 710~ 794年 )起日本在修建寺院時就開始在寺院的正面建造石燈籠以保護向寺院所獻的燈火。日本現存的最古老的石燈籠是奈良時代的當麻寺石燈籠,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了。
到了江戶時代 (西元 1603~ 1867年 )石燈籠在日本已廣為流傳,一些寺院裏造型精美的石燈籠被作為樣本模仿雕刻以至形成了石燈籠的各種形式.石燈籠被用於園林、庭院的裝飾始於十六世紀晚期的安土桃山時代。當時由於茶道的大發展,石燈籠常被作為茶室的一種露天裝飾物而廣泛進入庭院裝飾。
隨著石燈籠用途的改變,石燈籠的樣式也就更加多樣化了,例如出現了三腳或四腳的雪見燈籠,同時對竿和笠的部分也給予新的設計,石燈籠的式樣由模仿進入創新.現在日本的石燈籠除了少量用於寺院神社以外,大多數的石燈籠是用於庭院、園林裝飾使用。
石燈籠的典故,最早可以追溯到佛教經典供奉燈火為功德之說。古時佛教東傳,石燈籠成為日本神社必設的相關文物,通常位於日本神社鳥居之後的參拜道兩旁。但是中國寺廟則無此風。有個說法是:穿過鳥居,就進入了另一個神的領域世界,石燈籠既為照明設備,也為指引道路之用。比較特別的事,作為日本神社照明使用的石燈籠,為了突顯神社的宏偉格局,通常在高度及各種尺寸上,皆較作為日式庭園使用的石燈籠高出許多,有時甚至達到數倍大。
石燈籠今日也為日式庭園重要的添景物,昔日石燈籠最初是擺置在神社前,後來才逐漸成為日式庭園中添景的裝飾品。放置石燈籠的場所,最原始的目的是作為照明用途,古時沒有電力設施,石燈籠可作為照明之用,自然的昏黃燈光讓夜間的日式庭園四周呈現朦朧神秘的美感。傳統的日本石燈籠種類樣式繁多,精緻的造型往往也成為日式庭園中值得欣賞的搭配景物之一。
石燈籠除了是日本庭園中最常見的特殊景觀,也是日本茶庭中不可或缺的擺設。而石燈籠原本是放在神佛之前,作為供奉之用的道具,可以說是和日本茶庭一點關係都沒有。大約在400多年前,一位名為千利休的著名茶師(豐臣秀吉御用茶師),在一處名叫做鳥邊野的日本墓地中,看見了在夜晚幽暗之中明滅閃爍的燈火,感到十分有意境,便突發奇想的將石燈籠裝設在日本茶庭之中,頗有『借景寓情』的含意,也從此石燈籠有了另外一種嶄新的日本庭園裝置藝術價值之美。
日式庭園的基本構成中最常見的素材是以日式石燈籠、蹲距(水缽及竹筧組合)、天然石及植栽作為造景的資材,再搭配竹垣為日式庭園的景觀背景,這些日本庭園資材的形式、材質及用途非常的多樣化,造景時必須要考慮日式庭園週遭的環境及主體的表現是否明顯,避免過於龐雜或放置過多資材,造成傳統日式庭園視覺上的混亂。
拍攝時間:2012.10.10
拍攝地點:日本九州鹿兒島 - 知覽特攻和平會館 & 知覽武家屋敷群
相機型號:Canon EOS 40D
留言列表